- 稷益庙
- 俗称阳王庙。
在山西新绛县城西南20公里阳王村。
是供奉后稷和伯益的庙堂。
伯益又称伯医,相传为大禹之臣,佐禹治水有功;稷植百谷,传为谷神,后稷始教民稼穑于此,故建庙祀之。
创建年代不详,重修于元至元年间,明弘治十五年(1502年)扩建重修。
山门三间,献亭五楹,舞台一座,两厢规整,分设左右两翼。
现存正殿、舞台均为明代原构。
舞台五间,单檐歇山式,周檐大额仿,台口宽近10米,梢间空间较大,这种形制是我国戏剧发展史上的重要实物资料。
正殿五间,六架椽,悬山式屋顶,檐下斗栱五铺作,殿顶三彩琉璃。
殿内梁架前后槽都用大额枋,后槽架于柱头,前槽设在六椽袱之上,其上又用爬梁承托,结构略如元代建筑规制。
殿内东南西三壁满布壁画,内容丰富,画工精巧,是明代壁画中的佳品。
China Attractions dictionary (中国名胜词典). 2013.